饱蠹楼 089:做二休五,钱少事少。
疫情时代的阅读:心理学、女性主义和受困的旅行 @ GQ报道
当这个系列进入第二年,在对照之下我们也有一些有趣的发现,比如去年是“关于社会学和哲学”的一年,今年则是“关于心理学”的一年。心理学书籍一直都很热门,但今年有所不同。心理学者陈海贤总结说,以往热门的心理学书籍,大部分都是讲心理学的道理和方法,它满足的是读者自我改变的愿望。但从今年开始,关于心理咨询的书籍开始流行起来。它反映的是,我们正在从“工具化”变得更“情感化”,从“改变自己”变成“了解自己”。
有了得到、微信读书后,很少买实体书了。PS,多抓鱼收书价格实在太坑了。
2021年度十大辣眼睛 @ 新周刊

照理说,人的眼睛是长在前头的,为何我们今年却常常用它来往回看?
这可能是因为颈椎劳损了;可能是因为以历史为镜,我们才能更好地朝前走;也可能单纯是因为这眼下的光景,实在是辣眼睛。
徐志胜和鱿鱼游戏,明显和文后的辣眼睛不是同一种类型。后面真的是辣眼睛。
任泽平直播被封,网友:五大危机就这样被轻松化解了 @ 量化与对冲
任泽平12月27日直播观点汇总:
1、从央行最近表态的措辞看,很可能要降息了。
2、房地产行业的形势比较严峻。房地产影响银行的坏账风险敞口超过10万亿。明年最大的不确定性可能来自房产地。希望房地产税不要在明年上半年之前推出(感觉是觉得房产税会对原本虚弱的房市造成较大的心理冲击)
3、人口生育形势非常严峻。人口出生率如果持续下降,长远可能会出现零利率。
4、明年黄金的机会不大,但长期看,有配置的价值。
5、新能源是未来5-10年的机会,可能会有反复,但会不断创出新高。
6、明年2、3季度猪周期可能翻转。
网暴、封杀、死亡威胁,今年最大的闹剧诞生了 @ 独立鱼电影

当政治正确凌驾于艺术表达之上时,作为政治正确的产物,「取消文化」也不可避免沦为了一种维护政治正确的工具。
就像罗琳的言论经过多方的误读,曲解,加工,最后都成了宣泄情绪的舆论武器。
这种畸形的「取消文化」,同样值得我们警惕。因为它也会发生在我们身边——不同意一个人的观点,并不代表就一定要将其置于死地。
没人在意你的网易云/QQ音乐/虾米听歌总结 @ 摇滚天堂
一个残酷、扎心又悲伤的事实是:甚至都并没有几个人在意你,更不要说你听的歌了。
这是一个无比割裂的时代,不仅仅只是因为整个互联网被割裂成了无数自说自话的小圈子,而是听音乐这种事,也逐渐脱离了所谓的“鄙视链”。
是的,你没有看错,其实早就没有什么鄙视链了,因为如果你是活在今天的某种曲风的乐迷,你会自然而然的被归类到某个固定APP的推荐算法里,算法通过计算你的红心歌曲,从此只会推荐给你类似的曲风。
你根本没有机会“鄙视”谁,因为你根本看不到听其他曲风的乐迷,也听不到其他曲风的音乐。
做菜、烧烤、涮火锅…水果在海南经历了什么? @ 地道风物
数九寒天,东北候鸟放下他们心心念念的冻梨、冻柿子、冻“一切水果”,飞到海南。不料,这时的海南人也正穿着背心裤衩、趿拉着拖鞋,到处“嚯嚯”水果。东北老铁们傻了眼,原来世上还有比冻水果更魔性的水果吃法。
海南人的一年,水果是头尾相接的。草莓、芒果、龙眼、香蕉、蜜瓜、西瓜、荔枝、雾莲、红毛丹、菠萝、杨桃、黄皮、番石榴、甘蔗、榴莲、火龙果、山竹、橙子轮番上阵,你接着我,我接着它,轮番上阵。椰子更是一年四季都有,随便吃。
儿童零食能赚多少钱? @ 燃次元
这是一个正在奔跑的市场,以每年近15%的年复合增长率在增长,市场预期超6000亿元。
“在消费市场,谁的钱最好赚?”犹太人的经商哲学是专门赚两个人的钱,即女人和小孩。尤其是随着90后父母的成长,这届父母更愿意在孩子身上花钱,吃穿住行,样样精细。
对于孩子,这届父母在吃方面更是费劲心思。他们乐于探索和分享,在各大社交平台,关于儿童零食的分享层出不穷。仅小红书,搜索“儿童零食”,笔记就有超25万篇。
到底有多少人,靠吃炖梨治好了咳嗽? @ 食栗派ChestnutMates
梨85%都是水,吃梨确实能给身体补充水分,缓解因干燥导致的咳嗽;喝了梨汤感觉喉咙舒爽了,同样也是因为补了水分的关系,并不是因为梨有什么特殊成分。
药店里卖的“XXX梨止咳颗粒”,配方里加了麻黄,其中所含的麻黄碱才是主要的疗效成分。(加梨的作用和糖一样,主要还是为了让药好喝一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