饱蠹楼 065:人生很难按部就班地依照既定方针运作。

一篇长文,帮你理清阿以冲突 @ 押沙龙yashl

按照梅厄夫人的话说:“我们放下武器,就会灭亡,而你们放下武器,就会和平”。事情真的是这样么?如果巴勒斯坦人放弃一切抵抗,犹太人定居点的修建会停止么?那几百万难民可以返回么?东耶路撒冷会交还给巴勒斯坦国么?和平可能确实会和平,但未必是对方愿意接受的和平。

但如果站在以色列人的角度看,事情又会是另外一个版本。这就像我以前在文章里说的,人们在科技上取得了巨大进步,越来越向神的境界接近。可是在处理这种政治问题上,人们还保留着猿人的本能。

道理我们都懂,但情感上我们就是不接受。换位思考违反我们的生物本能。在各种理由里,我们永远会重视对我们更有利的理由,而忽视对我们不利的理由。我们永远不可能真的和敌人共情。这是进化刻在我们基因上的东西。我们难以摆脱。

但这并不意味着问题完全无解。当年的《奥斯陆协议》就是一个进步,未来也许可以复制这样的妥协。如果双方都拥有享有极大道德感召力的领导人,比当年的拉宾和阿拉法特还要权威。那么他们有可能不怕被骂成“卖国贼”,达成最终的妥协。但不得不说,这个概率极低。

另外一个办法就是靠时间去磨,磨到双方都筋疲力尽,磨到所有难民都遗忘故土,磨到双方都咽下所有的委屈,认为太太平平活下去就是最大的成就。

按照历史经验,第二种方法可能更现实一些。但是这需要漫长的时间,血还要慢慢地、细细地流淌几十年,甚至可能上百年。


最后一位国际纵队战士逝世,享年101岁 @ 光联先锋

曾前往西班牙抗击佛朗哥法西斯政权的国际纵队的最后一位幸存战士何塞普·爱德华多·阿尔穆德维尔·马特乌(Josep Eduardo Almudéver Mateu)于5月26日星期二去世,享年101岁。


为进步与自由——国际纵队的故事 @ 战甲网

国际纵队是一群从世界各地奔赴西班牙参加共和政府一方反对弗朗哥及其背后德国纳粹势力的国际主义战士。当然尽管目标统一,但是国际纵队也和其他人类组织一样并非铁板一块——内部派别基于各自的立场理念和利益所造成的分歧,以及外部环境恶化最终还是导致斗争的失败。尽管国际纵队虽然失败了,西班牙共和政府输给了佛朗哥,但是国际纵队仍然是一次国际主义的伟大实践。并且更为关键的是,让中国的革命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机会,其中的代表,就是白求恩。

作为特定历史时期的产物,国际纵队在当时并不只对世界共产主义运动有积极意义,对于无数不忍目睹欧洲大陆倒向法西斯主义或极右翼势力的进步青年来说,这是一场众人发自衷心、愿牺牲一切而作出的抵抗。

这场抵抗甚至可以说是浪漫的:在国际纵队的旗帜下,人们可以自由使用自己的语言、身份和文化认同,而不会受到歧视或区别对待。当时也只有在这里,白人、黑人、黄种人能像兄弟姐妹一样平起平坐,大家并肩作战,分享同一块面包和共用同一张毛毯。


被遗忘的先锋:“国际纵队”里的中国人 by 中国青年报

邹宁远和倪慧如的寻访进行到最后,写出的文章被集结成一本关于中国志愿军的书,2001年在台湾出版,名为《橄榄桂冠的召唤》。

“不管写得是好还是不好啦,只要查证之后是确切无误的事情,我们就把它弄出来。”每篇文章后都附着很长的注释,每条信息的来源都被仔细标注,“希望后人如果有兴趣、有机会,能够把这件事研究下去”。

2013年夏天,这本书有了简体中文版,取名为《当世界年轻的时候》。与此同时,在地球的另一头,因为一位素不相识的西班牙汉学教授多番奔走,西班牙语译本也出版了。在以五星红旗图案为底色的封面上,中国工人刘景田背着伤员奔跑在70多年前西班牙街头的硝烟中。


听四川人讲,火锅、串串、麻辣烫到底有啥子区别 @ 吃货研究所


送戒指为啥不坐鹰?伤害不大侮辱极强的魔戒热门问题 @ 不存在

中土真正的开头,是一整部编年史。他首先花几十年,用《中洲历史》12卷书搭建了一个充满神明、精灵、巫师、人类和各个种族的世界,写到一半,从里头抽出一点碎片,给自己的孩子写了一个温馨的睡前故事。故事是这样开头的:“在袋底洞里,住着一个霍比特人。”

《霍比特人》出版后大受欢迎,于是托尔金又从他的世界里抽出了一些碎片:《指环王》三部曲。

只要魔戒存在,索伦就不可能被打败。于是大家换了一个策略,那就是躲开正面战场,隐蔽地销毁戒指。因此,由一支秘密小队掩护身材小巧的霍比特人(而不是一支大军)去销毁魔戒,确实是最好的选择。

当然这与魔戒的设定也有关——魔戒是一个有着自己意志的邪恶产物:它可以选择、操控和背叛主人,主人却不能抛弃它;它会诱惑所有人,所以即便是正面阵营最强大的精灵和巫师,也不敢触碰它。

就好像大数据推送,你喜欢啥它就给你推啥。它会找到你内心深处最强烈的渴望,为你量身定制一套引诱方案。这也是为什么连甘道夫这种强大的迈雅都不敢拿戒指:他们由于自身的强大,更容易受到邪恶的影响。


新冠病毒入侵男性睾丸后,它都干些什么? @ 腾讯医典


《老友记》,你到底藏了多少宅梗!? @ 不存在

5月27日,《老友记》重聚特辑播出。这是这部电视剧完结17年之后,第二次主演全员重聚。

这次的《老友记》重聚特辑里,还曝出了一个让全世界粉丝疯狂尖叫泪流成河意难平的惊天大瓜:——瑞秋和罗斯的两位演员,当年真的互相有过好感!

引进版的被阉割了。去看完整版吧。


150年中国孩子肖像史 | 1868-2020 @ 文博山西

150年,时间在变,环境在变,服饰在变,面貌在变,通过这些作品,你会发现自己的过去,或者过去的过去。这是一部关于中国孩子的肖像简史,同时也见证着150年中国社会的种种变迁。


172条女性健康常识 by 六层楼先生

从2014年开始接触女性健康科普到现在,算起来已经科普了7、8年了,原创文章写了1500多篇,累计字数也快300多万字了……随着越来越多人关注,也慢慢发现有很多知识点是被反复咨询的,所以从大家的反馈中整理出172条最常用到的女性健康常识。


中国Nature第一人,居然是清朝的他 @ 新智元

他叫徐寿,是这篇题为Acoustics in China的论文作者(之一)。该论文就是《考证律吕说》,登载于《格致汇编》1878年第7卷,后由《格致汇编》的主编傅兰雅(John Fryer,1839—1928)译为英文。因其纠正了著名的伯努利定律(空气柱的振动模式),在国际上引起了巨大轰动而发表于Nature。

中国第一艘军舰,是他造的;中国第一台蒸汽机,他建的;中国第一个科技学校,他开的;就连你中学时代的元素周期表,都是他翻译的……


从大张伟到郭麒麟,“综艺咖”进化简史 @ 娱乐产业

相比于成本高,不确定性大,周期长的电影、电视剧,综艺是一个显而易见的捷径,能够更轻易的上热搜、立人设、带来财富。任你是走国际范儿的影后还是享誉世界的钢琴家,谁上了综艺节目不得感慨一句:真香!


真实还是虚构?《吉祥如意》摄影指导汪士卿有话说 @ 凹凸镜DOC

我们到东北的第一天,本来主题是要拍姥姥,结果去老家的路上得知姥姥生病住院了,我立即奔往通化市医院。《如意》开始部分大鹏从医院楼道走向病房,去看他姥姥昏迷那个段落,是我拍的第一个镜头。

几天后姥姥病故,面对突变,拍摄构思全部乱了,有的小伙伴担心还能不能拍下去,导演表面上是很淡定,但内心其实也受到巨大煎熬,猛抽烟。我和导演坚持把这些变化都拍摄下来,包括亲人们的反应,主创开会,丽丽原型回老家来,家庭会议,这一连串都是始料未及的,这场天意是坚持拍下来,没有放弃,很多事情是似乎在冥冥之中的。

第一次见大鹏就跟我聊,他从小姥姥带大了,关系亲密,但现在他多年在外,自己的姥姥也年纪大了,想春节回老家以姥姥之名把舅舅、自己的父母都聚在一起聚会,所以《吉祥》英文名字叫a reunion(聚会),第二部分《如意》,英文叫a final reunion(最后的聚会),姥姥意外去世很伤感的情绪,为什么说是最后的聚会?因为姥姥去世了,大家族发生了变故,像大鹏妈妈说的树倒猢狲散,我们兄弟姊妹几个以后再也不会凑这么齐了,再聚就很难了,这就是中国家庭文化的真实写照。所以全片英文名 the reunions是复数,两个重聚,这个英文翻译的水平很高,参与到故事之中了。

正如村上春树说的,人生很难按部就班地依照既定方针运作。

你看刘陆出来在那抹眼泪,十分压抑,后来又跑到小屋去,然后真假两个丽丽同框了,那个房间不大,光幕后工作人员就三十人,我是挤开身边的伙伴才跟过去拍到的,这个画面突然出现了一种间离的感觉,一种有意味的形式感,不是说是多么的精致,是在这个情绪当中它产生了一种特别的化学反应…这一点也引发了许多的讨论…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